新闻动态 - 资讯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
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案例 | 设计赋能让空间更有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4-12-25


案例  |

图片

设计赋能让空间更有生命力   


      在传统观念里,教室通常被看作是一种为满足教学需求存在的功能性空间。然而,一个好的空间,往往可以被赋予多重意义。通过设计赋能空间改造,让单一的空间变得可视、可听、可感;让静态的空间变得更有活力;由此,空间信息传播的故事便开始了。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共同打造的“党建教科书概念教室”亮相人大汇贤大厦。 我们将空间阅读的概念融入教学空间中,打造集党政干部培训、学生研讨、主题党日活动、学院会议、院史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空间,希望用空间展示的方式来呈现红色基因。通过设计赋能,讲好人大故事,让每一个参与者在空间中探索,在体验中学习。


空 间

图片

设计思路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到: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是国内首家以中共党史党建为名的实体性成建制学院,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领域的一本“教科书”。


      我们将"教科书"概念融入空间中,让来到空间的人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本鲜活的“教科书”之中,体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人大党史党建学院的特色。

      教学空间如书本般徐徐展开,展现人大党史党建学的光辉历程与非凡成就。通过图文展示的形式打开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历史故事的窗口,通过教科书这一空间概念所蕴含的故事,讲述国内首家以中共党史党建为名的实体性成建制学院的唯一性、引领性。


空 间

图片

设计呈现

      图片


      我们将空间功能梳理为三大类

      一类是:

      以党政干部、企业中层干部培训上课的功能空间;

      二类是:

      通过空间信息传播作为对外展示窗口,展示学院特色;

      三类是:

      将两间教室打通增加隔断墙,使其可以满足培训与研讨、主题党建活动的复合使用功能。


根据使用需求可自由变换空间布局

大教室模式/会议/活动

可任意切换


      在空间的分割上,采用折叠静音隔断,隔断收起在教室柱子一侧,通过柱角空间做隔断收纳,减少隔断对空间的影响。

      空间顶部的波浪石膏天花板犹如一页页翻动的书本的形态,亦有不断突破进乘风破浪的空间线条语言,让空间更有进深感的同时放大空间。叠板的造型具有扩音功能,使音浪更好的传播到后排。通过书本的造型将光源藏至其中,避免直射光源,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突出主题色,营造明亮简洁氛围,选用了人大红、灰、金、白,体现对党史精神的尊崇与传承,彰显学院庄严使命,融合历史底蕴与党员归属感,助力党史党建教育研究。

      在空间信息展示上,通过故事线的形式,向师生和来访者展示学院的历史、成就和发展方向,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空间,是有形的叙事,更是无形的力量。

      人大文化科技园红创中心(人大红创)将致力用更多好的设计创意赋能校园空间设计,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用艺术的方式传播人大文化、传承人大精神、讲好人大故事。



邮箱:

ruchczx@163.com

合作联系电话:

李老师(010)62510809 / 15004001690